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起源于1834年的英国,至今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。以下是该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:
起源与引入
建造师制度最早在英国形成,随后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推广。
中国在2002年引入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,以规范建筑业从业人员,并逐步与国际接轨。
制度确立
2002年12月5日,人事部与建设部联合发布《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》,标志着中国建造师制度的正式确立。
2007年3月1日,《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》出台,为建造师制度提供了更具体的规定。
等级与专业
建造师分为一级注册建造师和二级注册建造师。
一级建造师涵盖10个专业,二级建造师涵盖6个专业。
执业范围
建造师主要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和施工管理。
根据项目规模,建造师可以担任不同级别的项目经理岗位。
过渡期
2003年4月,中国开始实施建造师执业制度,同时设立了5年的过渡期(至2008年2月27日),在过渡期内,原有的项目经理证书仍然有效。
国际接轨
中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参考了国际建造师协会的制度,该组织拥有17个成员国。
执业资格体系
中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体系包括六大标准:职业实践标准、教育和评估标准、考试标准、注册标准、执业标准和继续教育标准。
以上概述了中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关键发展节点。
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【建造师历史制度】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!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,内容摘自(本人原创文章,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发布者:云建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jianzhu.com/10240.html